发布日期:2025-08-21 18:10 点击次数:190
8月8日,知名歌手陈奕迅在演唱会上突然按着胸口干呕、表情痛苦的一幕引发关注。有人根据现场情况判断,这可能是焦虑症躯体化症状。
几天前,陈奕迅曾在纪录片首映式上称,自己去年因压力太大而陷入焦虑症,一停药就紧张,一直不敢停药。
焦虑导致的躯体化障碍
此前,四川乐山一小伙感觉身体不适,出现胸闷、四肢麻木等症状,到医院检查后确认是因焦虑引起的躯体化障碍状态。
乐山市人民医院心身医学科心理治疗师刘瑶颖介绍,躯体化症状一般是抑郁症、焦虑症、精神压力大等原因引起的。当个体情绪上的痛苦、心理困扰无法直接表达,会通过身体不适表现出来,本质上是一种“替代性表达”,即患者大脑中激素和神经递质紊乱,影响身体功能,引发应激反应。
刘瑶颖表示,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,睡眠不足、慢性压力等会降低人体应激阈值,使人对躯体的感觉更敏感。值得注意的是,很多人最初只关注身体症状,意识不到情绪问题,这正是躯体化障碍状态的特点之一。
躯体化障碍常见症状
如果长期处于焦虑引起的躯体化障碍状态,患者会反复出现睡眠障碍、躯体疼痛、胃肠紊乱、胸闷气短等症状。
1.睡眠障碍
表现为入睡困难,有时甚至会出现彻夜难眠的情况,且容易早醒,醒后再难以入睡。睡眠质量较差,容易出现多梦的情况。多数抑郁患者会因睡眠问题极度痛苦,情绪极差。
2.躯体疼痛症状
疼痛部位不固定,多表现在头、颈、背、四肢及关节等处,这些疼痛可能是持续性或间歇性的。患者还可能感觉身体被束缚,无法自由活动。
3.消化系统症状
包括食欲下降、恶心、呕吐、腹部胀满、便秘、腹泻、腹痛等。部分患者可能因食欲下降,导致体重下降。
4.呼吸系统症状
患者平时会感到胸闷气短等不适,发作时出现呼吸困难,甚至伴有窒息感,但肺功能检查及胸部CT看不到明显异常。
5.感觉系统症状
视力、听力下降或丧失,言语音量降低或消失,言语发音异常,喉咙有肿物感等,甚至出现类似昏厥或昏迷的无反应发作。
6.心血管系统症状
患者可能感到心慌、心悸,出现胸痛、心口疼痛症状。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血压升高、血压波动较大、脉搏急促、血管有跳动感等症状。
区分身体不适和躯体化症状
要区分究竟是身体不适,还是心理原因导致的躯体化症状,关键要看身体是否存在器质性原因。躯体化症状一般没有对应的生理疾病,或是患者感受到的症状严重程度与生理检查结果不符。
患者可以到医院排除身体本身的问题,如进行血液、尿液、影像学等检查,确认身体不适确实并非由生理原因引起,可能就是躯体化的表现。
也可以观察不适症状是否伴随一些特定生活事件的发生,或是伴发于一些隐性情绪、压力之后。
心理因素是躯体化症状主因
躯体化症状的根源在于心理因素。
当一个人长期处于焦虑、抑郁等负面情绪中,或者面临重大生活事件时,大脑会过度激活应激反应,导致情绪波动和生理反应。
此外,有些社会对心理疾病存在偏见,使得患者更愿意将心理问题转化为躯体问题。
正确应对躯体化障碍状态
当出现躯体化障碍状态时,保持冷静十分关键。刘瑶颖建议,首先要立刻停止饮用含咖啡因的饮品和正在进行的活动,寻找一个安静的环境休息。
尝试进行缓慢的腹式呼吸,按照吸气4秒、屏息2秒、呼气6秒的节奏进行,这种方法能有效平复自主神经系统的过度反应。
还可以通过“5—4—3—2—1”进行感官训练,即观察周围5个物体、触摸4种物品、聆听3种声音、辨别2种气味、感受1种味道,实现注意力转移,缓解个人对躯体症状的过度关注。
此外,还可以给自己一些心理支持,告诉自己这些不适感虽然难受,但不会造成实际伤害。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,应及时就医,就诊时要详细描述症状、持续时间、诱发因素和既往发作情况。
这样预防躯体化障碍
预防焦虑引起的躯体化障碍状态需要从多方面入手。
刘瑶颖建议,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调节,如减少咖啡因等的摄入。这些物质会增强交感神经兴奋性,降低焦虑阈值,使人更容易进入焦虑状态。
在睡眠方面,尽量规律作息,每天保证7~8小时的优质睡眠。保持规律的有氧运动,能有效增强前额叶皮层对杏仁核的调控功能,增强个体对情绪的控制能力。此外,还可以学习一些放松技巧,如正念冥想、渐进式肌肉放松等,每天练习15分钟。
日常生活中,还要培养对自身感觉的正确认知,不要过度关注或解读身体的每个细微变化。保持良好的社交关系,适当表达情绪与压力,有助于预防焦虑引起的躯体化障碍状态。
聚焦1:基孔肯雅热是否有后遗症?
8月9日,佛山市召开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。发布会上,相关负责人介绍,临床上看到,目前基孔肯雅热病例均为轻症,主要表现为关节痛、发热和皮疹,根据临床特征统计分析,其发生比例分别为90.1%、83.1%、70%,65岁以上老年人出现肌痛、乏力、恶心症状更常见。
大多数患者的症状都可以在一周左右消退,没有发现严重后遗症。有小部分人会遗留时间相对较长的关节疼痛,需要进一步跟踪随访。
基孔肯雅热主要的病变部位在关节,因此治愈出院的患者应注意休息与活动平衡,发病3个月内,要注意保养关节,避免负重、爬山、长跑,在活动时最好佩戴保护性器具,以避免造成持续性损伤。对于症状持续较久的患者,可以到康复门诊做进一步康复治疗。
聚焦2:想健康减重吃多少主食合适?
根据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》的建议,谷类食物每天要吃到200~300克,其中全谷物和杂豆为50~150克。另外,还建议吃50~100克的薯类食物。
一把大米的重量约为25克,也可以直接用带刻度的量杯。一把鹰嘴豆和一把绿豆的量都为25克左右,一拳头红薯约为100克。
减重的本质是“少吃”,但关键是找到能长期坚持的方式。极端节食,如不吃主食,可能导致反弹、脱发等问题,需谨慎。
(综合来源:红星新闻、人民日报、广东科普、健康中国、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、新华社等)
工人日报客户端《乐健康》第660期
上一篇:职教本科的5个“黄金”专业!
下一篇:没有了
Powered by 玩ag不能出款怎么办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